Skip to content
x
首頁
學校及計劃簡介
申請藝術素材套裝
習藝教室
作品欣賞
聯絡我們
Info
香港新界荃灣大壩街2號
kwongkaitak@pocawsc.edu.hk
首頁
學校及計劃簡介
計劃理念
計劃團隊
申請藝術素材套裝
習藝教室
耳目一新
指上飛舞
猜猜這是誰的背影
有用的人
給你一個心
我的迷你個展
今晚啊媽又炒蛋
眼睛想旅行
分享作品
作品欣賞
聯絡我們
首頁
學校及計劃簡介
計劃理念
計劃團隊
申請藝術素材套裝
習藝教室
耳目一新
指上飛舞
猜猜這是誰的背影
有用的人
給你一個心
我的迷你個展
今晚啊媽又炒蛋
眼睛想旅行
分享作品
作品欣賞
聯絡我們
×
計劃理念
Home
-
計劃理念
計劃理念
疫情肆虐下,學生須長時間在留在家中。學生既要面對網課的壓力,亦缺乏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在足不出戶情況下,學童無處宣洩各種情緒及精力,身心缺乏全面發展的機會。
有見及此,本校秉承「慎思敏行,關懷社會」的辦學宗旨,以「幸褔習藝—在家自習藝術以促進幸福感」為題,滲透「表達藝術」及「正向教育」的理念讓學生透過過往在校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透過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 為社會作出貢獻,以藝術提升小學生的精神健康及文化素養。
「表達藝術」促進心靈發展
計劃中的學習活動融入表達藝術的理念,期望學生藉創意藝術,抒發言語無發表達的情感。計劃並非提供具治療性的過程,但希望透過「表達藝術」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心靈健康。「表達藝術」並非着重作品美醜,而重視創作過程的體驗及自我探索的過程,故更能容讓學生以非言語主導的表達手法,在藝術創作過程放鬆自己,減低焦慮或擔憂,同時增進喜悅、洞察力及創造力,從中產生自信與愉快等心理健康的屬性。
「幸福感」(Well-being)應如何具體推行?
幸褔又是否單純指讓學生獲得快樂?事實上,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沙利文博士(Dr. Martin Seligman)所提出的「正向心理學」(2011),幸福感並非只讓學生獲得快樂感,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人生是「豐盛」的。當中指出可循着五大範疇建立幸福感,包括正面情緒、投入感、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人生的意義及獲得成就挑戰。本校一直希望透過藝術創作這種較自由與感性的形式,協助學生表達所思所想,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幸褔習藝」提供一個網上分享平台瀏覧藝術創作導引短片或學習指引素材,以藝術創作提升精神健康。藝術創作導引短片由本校學生、教師及表達藝術治療師協作設計,確保設計具質素的藝術活動以提升在家創作學童的心靈健康。因此,計劃的受惠者不單是參與的學童,本校學生亦能透過共同參與藝術活動的設計及網上平台的藝術創作導引短片,培養他們的領䄂能力、同理心以及強化藝術知識。
「幸褔習藝」計劃獲得資助,令本校能繼續透過藝術教育讓學生感受愛、關懷和幸褔感。本校相信,學校的藝術教育不單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理解,更能給予學生空間表達情感,提升正面情緒。在逆境之下,我們更應好好發揮藝術的正向作用,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自我了解,引導他們追求幸褔。